晨曦初照,在思南邵家桥镇珠池坝村宁静的乡村小道上,保洁员王阿姨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熟练地将路边垃圾桶里的垃圾进行分拣,可回收物仔细归类,其余垃圾则有序装入清运车。“现在村里环境好了,咱这工作也更有意义,大家都很珍惜这干净整洁的家。”王阿姨感慨地说。而在三道水乡周寨村,村民们正围在新设立的垃圾分类宣传点,认真聆听工作人员讲解垃圾分类知识,积极讨论如何让自家的垃圾分得更精准。
这一幕幕,正是思南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整县提升”工作成效的生动缩影。2024年,思南县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斐然
自开展治理工作以来,思南县累计投入300余万元,建设11个中转站,配备48台侧装收集车、12 台勾臂车等专业设备,搭建1套先进的运营管理平台,组建174人的环卫工人队伍。目前,全县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覆盖率达 100%,运行率 100%;自然村寨覆盖率为 99.8%,运行率 99.4%,收集点和清运车的预警信息有效控制在 10%以内。全县 1884 个 30 户以上自然村寨设置 3677 个垃圾桶收集点,今年累计更换 5000 余个垃圾桶,维护 30 余个垃圾转运箱体,为垃圾有效收集转运提供坚实保障。
村庄长效保洁管理机制逐步健全
思南县人民政府制定了《思南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整县提升”示范试点实施方案》,各乡镇积极响应,制定适合自身的实施方案与长效管理机制。各行政村完善《村规民约》,涵盖村庄保洁、保洁员管理等内容;明确《保洁员工作职责》,细化《公共区域保洁制度》,落实《门前三包制度》与《十户一体制度》,将责任细化至每家每户,形成全面有效地长效机制。
生活垃圾治理队伍活力迸发
全县一千多名村寨保洁员活跃在乡村大地。他们大多来自脱贫户、边缘户等困难群体,在乡村垃圾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洁员不仅承担日常清运,还在农户初步分类基础上二次分拣,可回收垃圾自行处理增加收入,有害垃圾单独存放。同时,保洁员岗位监督牌的设立,让他们的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而“红黑榜”制度则在各村蔚然成风。如塘头镇,“卫生文明户”获得表扬与奖励,而卫生差的农户则被批评曝光,甚至像青岗坝村还通过“组规民约”对违规丢弃病死畜禽行为进行罚款与无害化处理,有效提升了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与自觉性。
社会化服务保障持续优化
思南县在考核制度上更科学全面,不仅关注垃圾处理表象,更重视长效机制与村民满意度,通过严格考核措施对环卫外包公司量化考核。从今年初到10月,环境卫生管理站巡查出184个问题,扣除5.56万元运营费。同时,溶洞垃圾排查治理扎实推进,4 次排查确定461个洞穴情况,4个问题溶洞全部整改,0.09吨垃圾妥善处置,守护了溶洞生态。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
思南县以25个乡镇为依托,成功打造25个示范村,建成200个标准化自然村寨垃圾分类收集点,配置 6800 个分类垃圾桶与 12 座分拣中心,构建起“户分类利用、村分拣收集、乡镇(街道)回收清运、镇压缩、县处理”的高效运行体系,示范村的引领作用让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水平和资源化利用率不断提高。
如今的思南乡村,垃圾不再是困扰,而是成为了推动文明进步的契机。一幅“洁美乡村”的美丽画卷正在思南乡村大地徐徐展开,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成功实践,无疑成为了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融媒体中心记者 阮进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