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传真
绘好“三农”新景图,不负春光好时景
字号:

近年来,凉水井镇以“强村富民”为载体,下大力气打造活力产业增长模式。开春以来,该镇抢抓有利时节,田间地头机械穿梭、人力配合,深耕覆膜、春茶采摘、林下仿野生羊肚菌采收、技术服务现场跟进,一幅农业生产忙、产业活力足的蓬勃画面跃然眼前。

春耕备耕整地忙,不误农时不误春

一年春作首,万事农为先。走进凉水井镇泡木寨村,田间地头机声隆隆,到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几台旋耕机来回穿梭,村民正配合机械深翻整地,施肥起垄覆膜,一垄垄春膜泛着片片银光,平整的耕地穿上了亮晶晶的“外衣”,一幅热腾的春耕备耕图正在徐徐展开,为今年保障农收稳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及时解决辖区群众在春耕备耕生产中的难题,确保春耕工作顺利推进,该镇党委、镇政府早谋划、早安排、早启动,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及早制定印发方案,明确“三农”任务。要求农技干部下沉各村田间地头,积极为农户开展春耕备耕政策宣传、技术服务和做好后勤保障,引导农户有序做好翻地耕田、播种育苗等工作,帮助农户提高田间管理水平,确保各种农业机械在春耕春播大忙季节不“掉链子”。

据悉,该镇今年计划种植水稻8800亩、玉米5500亩、大豆1900亩、高粱80亩、红薯6500亩、其他粮食8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100亩,截至目前,已发放水稻种2600公斤,玉米种1100公斤,大豆种2750公斤,耕整地11000余亩,农技干部实地指导80余人次,各项备耕春耕工作推进有条不紊。

春茶采摘正当时,千亩茶园美如画

走进张家山村茶园,只见漫山遍野的茶树形成片片“梯田”,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茶树抽芽吐绿、生机盎然,茶农们双手翻飞,在茶树间欢快地“跳着指尖舞”,争抢着采摘春天的第一捧新茶,垮在身上的小竹筐里“躺”满了鲜嫩饱满的芽尖,茶园里呈现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

“我家住在附近,每天早上七点多来这里采茶,一天下来,大概能采4斤多茶叶,有100多块钱的收入,既能在家照顾老人,又能就近务工挣钱,确实是实现了顾家挣钱两不误。”话语间,采茶工张太婵动作丝毫不减。

“现在大家采摘的茶叶,是开春以来的头茶,茶芽经过一冬的休眠,茶叶中积累了丰富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等有机物质,芽叶肥壮鲜嫩,色泽翠绿,是春茶中的‘极品’,倍受大众青睐,茶叶的价格更是普通茶叶的几倍。”该镇农技干部谢明强谈到。

为了切实解决茶园管护和劳动力短缺问题,今年该镇集零为整,引进外商,将茶园经营权转让第三方管护,由企业组建工作队伍采茶管茶,全面提升生态茶叶价值。目前,采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和“农技干部现场指导培训+‘以老带新组合’”方式采摘春茶,既解决了村合作社管护难和用工难,又拓宽了群众增收就业渠道,实现了经济效益和民生利益双赢局面。

据悉,该镇依托独厚的地形和气候优势,按照县委、县政府“一主两辅”产业发展思路,种植茶叶2000亩,截至目前,全镇已采摘茶青(单芽)1450斤,生产翠芽290余斤,产值18余万元。

仿野生羊肚菌采摘忙,抢鲜出售促增收

2022年以来,该镇依托国储林项目建设,立足当地森林优势,将林下羊肚菌产业纳入村集体经济增收致富产业发展,让“小产业”激发出“大活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人勤春来早。眼下,正值羊肚菌丰收时节,走进凉水井镇林下仿野生羊肚菌基地内,经过几个月精心管理的羊肚菌迎来了采摘期,一朵朵鲜嫩的羊肚菌正探出褐色的“脑袋”、挺立着白白的“身体”,错落有致地盛开在菌垄上,长势十分喜人。

由于羊肚菌对种植环境、技术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技术人员易月红每天都会到基地看长势,检测土壤酸碱度、湿度以及养分含量,确保羊肚菌长势良好。

为了抢“鲜”上市,基地管理人一大早就组织群众到基地里忙碌起来。群众,一手拿着小刀,一手扶着羊肚菌,从菌床中分离出菌腿,再放进箩筐里,动作相当熟练。采收下来的羊肚菌经过分拣后,个头大、品相佳的按50元/斤的价格售卖,个头稍小或不够饱满的烘干后,储藏冷库,在行情好的时候,再销售。

该镇林下仿野生羊肚菌种植基地负责人易月红说:“结合近年行情,我们今年仅种植了30亩。目前,已采摘600余斤,获利3万余元,长期带动群众7人务工,发放务工工资8万余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