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传真
思南鹦鹉溪:“三拳破局” 奏响乡村振兴强音
字号: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时代浪潮中,鹦鹉溪镇以“山水生态”为笔,以“产业融合”为墨,紧扣县委、县政府部署,严守发展与生态底线,围绕“一主两辅”产业规划,打出资源整合“组合拳”,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振兴之路。

念“山”字诀:荒山生金 产业筑基

鹦鹉溪镇党委政府敏锐捕捉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对各村(社区)闲置的荒山、荒地以及低效林地进行科学合理开发,全力发展生态茶、“双高”红薯等特色产业,精心构建“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让昔日的“荒山”逐步蜕变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

深挖文化拓销路,创新模式兴茶镇。鹦鹉溪镇深挖“思南晏茶”文化底蕴,创新采用“政府主导+村集体生产+春晖人士帮销”模式,拓宽茶叶销售渠道。全镇19家涉茶经营主体、9个茶叶加工厂协同发展,3223亩白茶与16342亩绿茶投产,翟家坝村5G智慧茶园建成。2025年采收茶青10.5万斤,实现产值540万元,带动25000余人次务工,茶产业成为富民支柱。

党建引领破荒局,红薯飘香富乡邻。鹦鹉溪镇以“党支部+合作社+种植大户承包经营”模式为抓手,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推动撂荒地向家庭农场和群众散户流转。通过建设示范种植点,激活闲置土地资源,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2025年,发展3700余亩“双高”红薯种植,规模覆盖18村,带动21个种植大户,预计产量14800吨、产值1480万元,吸引20000人次务工,发放劳务费200万元,蹚出农民增收新路子。

做“水”文章:活水涌金 链条升级

鹦鹉溪镇充分发挥辖区丰富的水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大力推动山泉水、冷水鱼产业等项目集聚发展,为村集体经济壮大注入了强大的“水动能”,实现了“生态水”向“富民水”的华丽转变。

三产联动塑品牌,水润民生促共富。梵净山泉水厂作为产业标杆,依托三条全自动生产线实现高效生产,总投资5000万元建成占地20亩的现代化基地。2025年一季度产水3万吨、销售2.2万吨,创收500万元、利润75万元,惠及4村,带动务工群众20余人,人均增收1万元。通过成为赛事文旅活动指定用水、赞助高考学子4.1万瓶饮用水等举措,“梵净山泉”以品质树品牌,以公益显担当,走出生态产业惠民新路径。

双企驱动拓蓝海,冷水养鱼兴“热经济”。鹦鹉溪镇凭借优质冷水资源,以招商引资为引擎,构建“老企稳出口、新企拓种苗”的产业格局。山野渔业扎根20余年,50余口养殖池年产鲟鱼、三文鱼远销东南亚,2024年创收800余万元,带动30户脱贫困户年均增收超5000元;源养康水产投产即发力,销售120万尾鱼苗实现168万元产值。两大企业协同发展,将冷水资源转化为富民“热产业”,绘就生态与经济共赢的振兴图景。

打“生态”牌:资源变现 绿色赋能

鹦鹉溪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加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同时,充分依托自身独有的自然资源、生态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畜禽、国储林等产业,推动“资源”向“资金”的有效转化。

全链融合强畜牧,双擎驱动促振兴。鹦鹉溪镇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为纽带,打造畜禽产业发展新高地。思南创辉农业构建蛋鸡养殖全产业链,38.5万羽存栏规模年产蛋8432万个,带动蛋鸡、鸡蛋年产值达1.8亿元,生态肥产能6000吨、创收6000万元;“黔香猪”项目投资4000万元落地核桃坝村,900余头存栏量依托生态养殖,以“猪中熊猫”品质抢占高端市场。两大产业协同发力,形成畜牧经济“双引擎”,激活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

借势国储林建设,绘就生态富民新画卷。鹦鹉溪镇抢抓国家储备林项目机遇,将林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统筹推进资源整合与产业升级。全镇完成33606.3亩林地流转勘界,覆盖22个村(社区),初步构建生态富民产业链。自2023年项目启动,3.6万余亩林地签约,带动万余人次就近务工,实现100余万元劳务增收,走出“护绿生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站在新起点,鹦鹉溪镇将锚定茶叶大镇、水产大镇、红薯大镇、畜牧大镇四大目标,持续释放生态红利,让“金疙瘩”破土、“摇钱树”满山、“致富曲”长鸣,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