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思南 > 思南简介
思南简介
思南概况
字号:

悠悠思南,浩浩乌江,水通巴蜀,地望潇湘。在2230.5平方公里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分布有17个镇、3个街道、8个民族乡和487个行政村、42个社区,孕育着汉、土家、苗、仡佬、蒙古等民族约70万人,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楠木之乡”“全国花灯之乡”“全国茶产业百强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业(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

千年舟楫往来,乌江帆影点点,岁月的跫音诉说着历史的亘古永恒。汉置永宁县,元设宣慰司,明清为思南府,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得乌江航运之便,自古商贾云集,经贸繁荣,属贵州开发最早的县份之一,是乌江中下游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素有“黔中首郡·乌江明珠”之美誉。

六百年云蒸霞蔚文章大,八千里水碧天蓝画卷长。青山绿水之间,多彩的文化包容相生。儒家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水乳交融,积淀了独具魅力的地域民族文化。婉转动人的土家花灯,折射出乌江流域浓郁的人文风采,被文化部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民风淳朴,似平畴之坦荡;人才辈出,若星空之灿然。古有慷慨上书,开贵州科举教育先河的田秋;有弘扬心学,启黔北一代文风的李渭。近有救国图强,蓬溪起义的红军高级将领旷继勋将军。现有驰骋南疆、威震敌胆的原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上将。百年名校,思南中学,是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思南八中,是全省唯一一所办在乡镇的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思南职校跻身全国示范性中职校、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之列。先后荣获“全国艺术教育实验县”“全国十大区域课改样本县”等称号。

绚丽多彩的乌江画廊源于自然的造化和馈赠。这里有山的磅礴大气、有泉的千娇百媚、有水的温柔多情,有蕴藏于高天厚土之下富集的矿产资源。思南石林,鬼斧神工,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区迄今发现的发育最好、生态保持最佳、保存最完整、出露面积最大的极具科普性和观赏性的连片喀斯特石林,出露面积近5平方公里,被评为国家级地质公园,是全国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地热资源,天赐神汤,11个泉点日出水量1.2万吨,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全国温泉开发利用示范区”,九天温泉被评为全省首批4家银汤级温泉度假地之一。水系发达,电能充沛,不计乌江干流,水能理论蕴藏量19.18万千瓦,可开发水能5.85万千瓦;装机容量105万千瓦的思林水电站已建成发电。煤、铁、硫铁、雄雌黄、重晶石、大理石、石英砂、石灰石等应有尽有。初步探明大理石储量2亿立方米、远景储量10亿立方米,潜在经济价值8万亿元以上,我县饰面石材产业已纳入全省饰面装饰石材产业集群规划,有潜力打造成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石材开发加工基地。“思南黄牛”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思南晏茶”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佳里佳被列为全省首批16家农产品(食品)深加工高成长性企业,“农业大县”品牌正加速赋能乡村振兴。

长虹卧波,巨龙腾飞,天堑变通途。铜遵公路干线横穿县境东西,杭瑞、沿榕、玉新、德余高速公路呈井字形交汇;乌江黄金水道纵贯南北,思南港开港运营实现“通江达海”,成为乌江复航后全省首个“港口园区化”投运项目;距离县城16公里的黔北机场正加快建设;正积极争取铜遵铁路、涪柳铁路过境思南。公路、铁路、水运、空运立体交通正加快形成,将缩短与全国各大中城市的时空距离。

斗转星移,神州迎盛世;踏浪飞歌,古郡启新篇。奋进现代化新征程,思南县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机遇,聚焦省委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围绕市委“七个生态”“六大主导产业”发展布局和打造乌江生态经济融合区发展规划,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进新型建材、现代能源、农业“一主两辅”(以肉牛产业为主、生态茶和红薯产业为辅)、康养文旅、商贸物流等重点产业,加快建设乌江中下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力谱写现代化建设思南新篇章。